曲中见雪

祈年看瑞雪,况在莫愁家。
彼美临芳树,先春见落花。
凝情符皦日,盈手思瑶华。
欲偶幽兰曲,同心怅有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中见雪》是明末清初诗人邝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曲中见雪》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之处,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
祈年看瑞雪,况在莫愁家。  
彼美临芳树,先春见落花。  
凝情符皦日,盈手思瑶华。  
欲偶幽兰曲,同心怅有遐。  
  1. 诗歌解读
  • 背景描绘:诗中的“祈年”和“瑞雪”暗示了一个美好的季节,而“况在莫愁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
  • 自然景观:诗人通过“临芳树”和“先春见落花”,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赞美。
  • 情感体验:诗人用“凝情”和“盈手思瑶华”来形容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向往,这种情感体验深深感染了读者。
  • 艺术手法:《曲中见雪》在艺术上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意义
  • 诗歌主题: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这种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 象征意义: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纯洁、高雅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描写雪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曲中见雪》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并作为学习的对象。
  • 教育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曲中见雪》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七绝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思想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