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昔日神仙宅,五色云中通紫陌。
只言持穗祝丰年,岂知庇谷藏方泽。
凤鸟不来昆冈火,时有苌弘血成碧。
谁将照乘投道路,青眼忽逢披褐客。
何人见宝不低头,一朝洗濯光辉发。
细观形质颇类砚,毁弃安能保残阙。
得无染翰供尚方,定应宠渥从华阀。
惜哉尔出不逢时,如今贵重惟戈戟。
即如美女洁无瑕,方笑才人玄尚白。
高生感慨欲持赠,顾我匹夫敢怀璧。
泥涂清庙亦何常,席上之珍君自惜。
高望公于穗石洞侧土中得玉状类砚而微阙欲以见赠予辞焉为作抵玉之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抵玉之歌》是中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原文如下:
高望公于穗石洞侧,得玉状类砚而微阙。欲以见赠,辞焉为作抵玉之歌。
高望公(1179年-1243年),字子远,号南塘,浙江慈溪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于穗石洞侧”指的是在穗石洞附近的土里发现了一块类似砚台的石头,“玉状类砚而微阙”。这里的玉指的就是那块石头。因为这块石头的形状像砚台,所以被命名为“玉”,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玉石,而是略微有些缺损。
“欲以见赠”,意味着这块石头的主人想要赠送给我。
“辞焉”,表示我拒绝了这个礼物。
“为作抵玉之歌”,是说我创作了一首名为《抵玉之歌》的歌曲来回应这份礼物。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物的淡然处世态度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