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怀贞心,经霜无悴容。
浮萍依绿水,荡漾易成空。
宿昔结绸缪,德音期令终。
弦望为侧匿,会啬离何丰。
君子惠高言,振响如黄钟。
临流方挈兰,登山乃采葑。
顾惭青云姿,仰想双飞龙。
古义苟不亏,潜跃何必同。
岂学繁华子,相弃如遗踪。
答谭非庸 其一
介绍
《答谭非庸·其一》是清朝屈大均的作品。该作品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评析等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岭南诗人、词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词人”。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被誉为“岭南派”的鼻祖。屈大均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领域,他的诗风豪放而不失细腻,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
作品内容:《答谭非庸·其一》中描述了一幅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的画面,通过对比青松和浮萍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屈大均深邃的思想,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对青松和浮萍的描绘,诗中的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浮萍则代表了随波逐流的脆弱。屈大均通过对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寓意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坚持理想和信念,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应放弃追求。这种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历史背景:《答谭非庸·其一》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封建王朝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屈大均作为岭南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整体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答谭非庸·其一》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诗意表达,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精准刻画。屈大均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象征和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和道德观念相联系,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深意。《答谭非庸·其一》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理想和道德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答谭非庸·其一》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