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长史

白发交情四十春,声名又喜逐年新。
江都正学师前哲,洛下长才忆古人。
北阙从龙天广大,西山跋马玉嶙峋。
云中到日多清兴,应有新诗寄我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董长史》是徐特立在1940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赴重庆的董必武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惦念民族前途的博大胸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徐特立:徐特立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和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和革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送董老赴京》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
  • 白发交情四十春,声名又喜逐年新:这句表达了诗人与董必武之间深厚的友谊,岁月虽已流逝,但友情依旧如故,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声望也日益提升。
  • 江都正学师前哲,洛下长才忆古人:这句描绘了诗人对董必武的敬仰之情。他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学习时曾是前人的杰出代表,而在洛阳(今河南洛阳)成长过程中则继承了古人的智慧。
  • 北阙从龙天广大,西山跋马玉嶙峋:这句描述了董必武即将面对的重要任务和挑战,以及他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 云中到日多清兴,应有新诗寄我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董必武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相信他将为国家带来清新之风,也会频繁地将新作寄给诗人。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述董必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和氛围。
  • 语言简练:虽然诗句数量不多,但每一句都富有深意,充分展示了徐特立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情感表达
  • 深情厚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董必武个人的深厚情谊,还体现了他对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关心和期待。这种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 忧国忧民:诗人通过对董必武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责任感。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这首诗不仅是徐特立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 文学鉴赏:作为徐特立的代表作品,《送董老赴京》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送董长史》不仅是徐特立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徐特立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才华,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爱国情怀和历史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