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西来过武功,扶桑日日晓光红。
渭河水远波声小,太白山高树影重。
遗址已无慈德寺,居人犹说有邰封。
东行无限前朝事,尽在红尘绿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持节西来过武功,扶桑日日晓光红。
渭河水远波声小,太白山高树影重。
遗址已无慈德寺,居人犹说有邰封。
东行无限前朝事,尽在红尘绿野中。
《过武功县》的现代解读
《过武功县》,一首源自明代诗人薛瑄的七言绝句,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捕捉了武功县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变迁。
诗中的“持节西来过武功”描绘了作者带着使命从西边走来经过武功县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武功县作为古有邰国的地理位置,更隐喻了诗人自身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扶桑日日晓光红”和“渭河水远波声小”,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早晨,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与静谧。
“太白山高树影重”不仅形容了武功县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历史上的秦岭山脉,以及那些屹立不倒的古老文化。“遗址已无慈德寺,居人犹说有邰封”反映了历史变迁给文化遗产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记忆和尊重。
《过武功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武功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武功县乃至中国历史的一种回顾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历史与自然、文化与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