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三

重叠峰峦掩映青,不登危栈即溪行。
气偏三月山蝉叫,境异千林杜宇鸣。
寥落人家多板屋,萧条邮舍尽茅亭。
因思唐帝西巡日,中夜何堪雨打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连云栈道中四首其三》是明·薛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主要内容,展现了诗人对旅途所见所感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情怀念。

诗中的“重叠峰峦掩映青”形容了连绵起伏的山脉被青翠的植被所遮掩,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气偏三月山蝉叫”与“境异千林杜宇鸣”则分别描绘了特定季节中自然界的声音,蝉鸣声在春天尤为突出,而杜鹃鸟叫声则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色。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声音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变换和大自然的韵律。

诗中的“寥落人家多板屋”反映了当时偏远地区居民简陋的居住条件,“萧条邮舍尽茅亭”则揭示了驿站建筑因时代变迁而变得破败不堪的景象。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历史的沧桑,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

“因思唐帝西巡日,中夜何堪雨打铃”表达了诗人对于唐朝皇帝西巡时的感慨。这里的“雨打铃”形象地描绘了雨中铃声的情景,给人以凄清之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也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历史感。

薛瑄的《连云栈道中四首其三》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被后人传颂,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