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二

莫道西行蜀道难,老来深喜纵遐观。
山从太白连岷岭,水绕嘉陵出散关。
石积层崖知地厚,路登绝巘觉天宽。
驱兵过此思诸葛,大节长留宇宙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二》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瑄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蜀地的险峻山岭和壮阔河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内心的豪放情怀。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生于明朝永乐年间(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还是明初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性人物。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其学术影响力深远,不仅在明中期形成了以吕大钧兄弟为主导的“关中之学”,还被后人誉为“明初理学之冠”。他的学说与程朱理学相得益彰,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参考。

诗作原文如下:

莫道西行蜀道难,老来深喜纵遐观。
山从太白连岷岭,水绕嘉陵出散关。
石积层崖知地厚,路登绝巘觉天宽。
驱兵过此思诸葛,大节长留宇宙间。

第一句“莫道西行蜀道难”,表达了作者对于远途跋涉的蜀道并不畏惧的态度,显示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和对自然的敬畏。第二句“老来深喜纵遐观”,则反映了诗人虽然年纪已高,但对于旅行和探索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接下来的“山从太白连岷岭,水绕嘉陵出散关”,通过对山脉和河流的描述,展现了蜀地壮美的自然景观。第四句“石积层崖知地厚,路登绝巘觉天宽”,进一步强调了蜀地地形的复杂与壮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深刻感受。第五句“驱兵过此思诸葛,大节长留宇宙间”则将诸葛亮的智慧与品德与诗人自身的志向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追念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蜀道美景赞叹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借鉴,薛瑄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蜀道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其背后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深刻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