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老大河滨,三十年来信始闻。
乡比郑公瞻旧德,经传邵学挹清芬。
碧鸡倾盖时虽久,锦鲤通书意更真。
见说门墙桃李盛,不知谁占舜城春。
酬辛俨先生见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辛俨先生见寄》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是薛瑄对辛俨先生的一封书信的回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辛俨先生的敬意和感谢。
《酬辛俨先生见寄》中,薛瑄以“碧鸡倾盖”起兴,描绘了自己与辛俨先生虽久未见却依旧如旧的情景。接着,他称赞辛俨先生经学渊博、学问高深,并表示自己受到先生的启迪,受益匪浅。最后,薛瑄表达了对辛俨先生门墙桃李盛名的敬仰之情,同时透露出自己的困惑:“不知谁”。
薛瑄(1389年-1468年),字德温,号愚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其作品深受后世学者和文人的推崇。薛瑄的生平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但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道德的追求。
《酬辛俨先生见寄》这首诗不仅是对辛俨先生个人品德和学识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不仅互通消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寄托。薛瑄通过这首诗向辛俨先生表达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古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尊重。
《酬辛俨先生见寄》是薛瑄对一位前辈学者的致敬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薛瑄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