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景物信幽奇,几度游观惬所思。
丹碧峰峦云里见,青苍林木镜中窥。
渔舟一去仙源合,石洞重来碧藓滋。
惟有武陵溪上树,年年花发使人疑。
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瑄的《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是一首明代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作于薛瑄在游历桃源时所写,通过对桃源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幽深而神秘的世外桃源。
从诗歌内容来看,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源的美丽景色。“几度游”和“无边清兴每相供”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桃源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叹。诗中不仅描述了山峦起伏、溪涧流淌的自然景观,还包括了如烟如雾的环境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该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即五言或七言古诗。这种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律美,能够有效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和哲理思考。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桃源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理念。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从诗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来看,《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唐代诗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重要文献,也是探讨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资料。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明代诗歌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作为一首经典的明代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