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发长沙四首 其四

十日长沙住,登舟忆少陵。
花飞有底急,酒美为谁倾。
浩浩当年兴,悠悠此日名。
幸逢明盛世,持斧故南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发长沙四首·其四》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宋濂、张岱并称为“明初三大儒”。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幸逢盛世日,持斧故南征。
    小提示:薛瑄的《舟发长沙四首·其四》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

  2. 诗歌赏析

  • 开篇意境:诗中“幸逢盛世日”一句,展现了作者在繁荣昌盛的时代背景下,满怀信心地踏上征途的豪情壮志。这里的“盛世”不仅指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更象征着个人所处的时代充满活力和希望。
  • 历史回顾:“持斧故南征”则透露出作者曾有过一段南征的经历,这既是对往昔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这种历史的回顾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沧桑变化。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水栅千家市,沙村十里洲”等意象,生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景。
  •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的历史(“昔贤游览地”)和现在自己的处境(“我亦为留题”),表达了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个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感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更能引人深思。

《舟发长沙四首·其四》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于盛世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薛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