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司训

秋色满平阴,秋声处处砧。
离筵对衰草,别路绕疏林。
白日青霄迥,红云紫极深。
此行应得意,早晚报佳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和司训》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骆司训的深厚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送和司训》是明代诗人薛瑄的作品。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其学术影响力延续至明中期,形成了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他的学风被后世学者认为是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2. 诗歌原文
    秋色满平阴,秋声处处砧。
    离筵对衰草,别路绕疏林。
    白日青霄迥,红云紫极深。
    此行应得意,早晚报佳音。

  3. 诗歌注释

  • 平阴:地名,今属山东省。
  • 秋色满平阴:指秋天景色宜人,遍布平阴地区。
  • 秋声处处砧:指秋季的声音,如捣衣时发出的声音,到处都是。
  • 离筵对衰草:告别宴席对着枯萎的草地。
  • 别路绕疏林:分别时道路两旁是稀疏的树林。
  • 白日青霄迥:白天太阳高悬于天空,显得非常高远。
  • 红云紫极深:描述天空中的红色云彩深邃如紫色的极点。
  • 此行应得意:表示这次出行应当会取得成功。
  • 早晚报佳音:指不久后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之际的情感,既有不舍也有期待。
  • 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白日青霄迥”和“红云紫极深”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薛瑄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还在形式上体现了明代文学的特色。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儒学的重要资料。

《送和司训》作为薛瑄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朋友的关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