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

复申辞以招之曰:黄鹤仙人兮早归来,吾楚胜迹兮渠楼为魁48。
中兴普淖兮䆉稏含胎,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49。
贞百度兮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50。
政通人和兮议鼎建51。
云甍雾琐兮丹融碧溷,会计停审兮斟酌株寸52。
举废固存兮,良有关乎治论53。
文杏为楹兮桂为梁,祓以桃茢兮涂以椒芳54。
时一宴会兮俦滥觞,神交气求兮偕徜徉55。
仙税驾兮白云乡,鹤弄影兮明月光56。
汝当擅东南之美兮,永郑重于吾邦5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篇辞赋,该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将深入分析这篇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

  1. 内容概述与艺术手法
  • 铺陈壮丽景观:《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黄鹤楼的壮观景色,如“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展现了楼阁的庄严与神圣感。
  • 叙述历史传说:赋文不仅描述了黄鹤楼的自然美,还穿插了许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黄鹤仙人兮早归来”,“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等句,使得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文化底蕴。
  • 表达情感态度: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黄鹤楼及楚地胜迹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家乡自然美景和文化遗迹的珍视。
  1. 历史文化背景
  •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黄鹤楼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所在地——武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黄鹤楼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
  • 楚文化的代表性:楚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地域文化之一,以楚国为代表,楚汉时期的文化遗存丰富,黄鹤楼作为楚地的文化象征,体现了楚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 明代社会背景: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文化艺术亦呈现出繁荣景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杨慎的赋作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1. 艺术价值分析
  • 辞藻华美,意境深远:杨慎在《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语言富有诗意,意境深远。
  • 结构布局严谨: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先从楼的高度、历史变迁入手,再逐步展开描写黄鹤楼的美丽景观,最后回到对黄鹤楼的赞美与期待。这种由表及里的写作方式,既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杨慎在赋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

《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记录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同时展示了作者杨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历史文化以及楚文化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