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唯恐尽,意外得旃林。
径草碧相引,疏钟遥可寻。
听禽寒色外,啜茗小亭阴。
幽静能如此,翛然似我心。
偕方子云偶至慈度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方子云偶至慈度庵》是明代诗人黎景义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偶然造访慈度庵时的感慨与心境。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行行唯恐尽,意外得旃林”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而在不经意间却意外地发现了“旃林”,这一发现让他感到惊喜和满足。这种描述手法,通过对比“行行唯恐尽”与“意外得旃林”的反差,突出了意外之喜带给诗人的内心震撼。
“径草碧相引,疏钟遥可寻”进一步描绘了庵中的宁静和幽远。诗人走在小径上,两旁的草丛随风摇曳,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也在引导着诗人前行。这些细节描写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诗的结尾“听禽寒色外,啜茗小亭阴”则是对前文的延伸和深化。这里的“听禽”可能是指听到鸟鸣,而“啜茗小亭阴”则让人联想到在小亭子里品尝茶香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
《偕方子云偶至慈度庵》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在不同自然景观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风采,还可以从中获得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