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唯恐尽,意外得旃林。
径草碧相引,疏钟遥可寻。
听禽寒色外,啜茗小亭阴。
幽静能如此,翛然似我心。
【注释】
偕(xié)方子云偶至慈度庵
偕:一同,一起。偶:偶然,不期而遇。
行行恐尽,意外得旃林:走了一段路,忽然发现前面有一片树林,是意想不到的。旃(zhān)林:旃为旃檀的省称,指檀香木。旃林:檀香树林。
径草碧相引:小径上青草茂盛,绿草相互交错着伸向远方。径(jìng):小路。
疏钟遥可寻: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可以远远地听到。疏钟:稀疏的钟声。
听禽寒色外:听到山鸟在寒冷的天外啼叫,声音显得特别清脆。听禽:听取山鸟的鸣声。
啜茗小亭阴:品尝着茶水,坐在小亭里乘凉消暑。啜(chuò):喝,品味。茗(míng):茶,这里泛指茶水。
幽静能如此,翛然似我心:幽静的境地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真是悠闲自得啊!翛(xiāo)然:形容悠闲舒适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元代,是作者随方子云到慈度庵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游人与自然景致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偕方子云偶至慈度庵”,点明了作者与方子云一同来到了慈度庵,这是全诗的背景和起点。第二句“行行唯恐尽,意外得旃林”,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小路上的情景,担心走到尽头却没有发现任何风景,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檀香树林,令人惊喜不已。第三、四句“径草碧相引,疏钟遥可寻”,进一步展现了树林中的景色,小径上的青草茂密,绿草之间互相吸引着生长;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让人感到宁静而安详。最后两句“听禽寒色外,啜茗小亭阴”,通过听到山鸟在寒冷的天外啼叫和品尝着茶水,坐在小亭里乘凉消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