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江行 其三

路已经吴越,舟还溯豫章。
洪涛撞远岸,独鸟下危樯。
地近长沙湿,山连粤峤长。
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江行 其三》是明朝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异地生活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黎民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字廷献,号青藜子,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与同时期其他文学家相比,他的风格较为清新脱俗。黎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如一些大家,但其作品仍受到后人的关注和研究。
  1. 诗歌原文
    路已经吴越,舟还溯豫章。
    洪涛撞远岸,独鸟下危樯。
    地近长沙湿,山连粤峤长。
    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

  2. 诗意解析

  • 路已经吴越:这句表明诗人已经到达了吴越地区,即现在的苏州或杭州一带,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秀丽。
  • 舟还溯豫章:继续前行,诗人乘坐的船只回到了江西南昌附近,这里的水域宽阔,风景宜人。
  • 洪涛撞远岸:描述江水波涛汹涌,撞击着远处的岸边,给人以震撼之感。
  • 独鸟下危樯:一只孤独的鸟儿从高高的桅杆上落下,象征着孤独或是某种离别的情绪。
  • 地近长沙湿:地理位置靠近长沙,气候湿润,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
  • 山连粤峤长:山峦连绵不断,如同广东的长岭一样,展现出南方山区的壮阔景象。
  • 所思非远道:尽管身处遥远的地方,诗人心中所思的并非仅仅是旅途的艰辛,而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的复杂情感。
  • 犹复叹殊方:仍然感叹自己身处异乡,这种感受使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深沉。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 意象生动: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洪涛”、“独鸟”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变化。
  • 音韵和谐:诗歌的押韵处理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1. 历史文化背景
  • 吴越地区:吴越地区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是古代中国的一片繁荣之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游历的目的地。
  • 江西南昌:作为古时的南直隶省府,南昌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和创作。
  • 湖南与广东:湖南与广东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省份,拥有独特的山水地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1. 现代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豫章江行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