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已经吴越,舟还溯豫章。
洪涛撞远岸,独鸟下危樯。
地近长沙湿,山连粤峤长。
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

【注释】

1.豫章: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2.吴越: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长江下游和淮河下游之间为吴国、越国地。三国时,孙权称吴王,其都武昌。其后吴亡,东吴政权以建业(南京)为都,故称“吴”。唐时,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治今江西南昌),故称“江左”或“江东”。

3.溯(sù):逆流而上。

4.洪涛:巨大的江水波浪。

5.独鸟:一只有翅膀的鸟。

6.危樯:高而倾斜的船桅。

7.地近长沙湿:指地势低洼潮湿,气候多雨。

8.粤峤(jiào):广东、广西一带的山岭,也泛指南粤之地。

9.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所思念的人并不在远方,却仍然感叹自己身在远方。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秋从岳阳乘舟经湘江至衡山途中所作。当时安史之乱正在酝酿中,诗人在湖南一带漂泊,心情十分忧郁,所以写下这首《豫章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联“路已吴越”,写此行由吴到越,又溯湘江南下。“舟还溯豫章”,写此行仍沿湘江东下。两句写出了诗人旅途奔波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颔联“洪涛撞远岸,独鸟下危樯”,写江上惊涛巨浪撞击着岸边,一只孤零零的鸟儿正飞落船头,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之感。
颈联“地近长沙湿,山连粤峤长”,“地近”,即指湖南。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湖南所见的自然景观:地势低洼潮湿,山岭连绵不绝。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自然景观,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凄凉之感。同时,这两句也反映了当时湖南一带的自然地理特点,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尾联“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心中思念的人并不在远方,但仍然感叹自己身在远方。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在异乡漂泊时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