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浦初披匹练长,尺书飞自水云乡。
含霜缥缈如羲健,带雾纵横似旭狂。
奴隶总能供点染,弟兄元自解文章。
秋来春去成离别,只见随风寄一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葭浦初披匹练长,尺书飞自水云乡。
含霜缥缈如羲健,带雾纵横似旭狂。
奴隶总能供点染,弟兄元自解文章。
秋来春去成离别,只见随风寄一行。
《雁字效袁中郎小脩两先生体》是明代黎彭龄的作品,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呈现,展现了作者对两位文学巨匠的崇敬和模仿之情。
黎彭龄,明代番禺人,字颛孙,诸生。他与公安派同中有异,其作品多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清高情怀。黎彭龄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芙航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芙航集》中收录了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及其精神世界。
《雁字效袁中郎小脩两先生体》是黎彭龄对明代公安派文学家袁中道的一种致敬。袁中道,字小修,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为“公安三袁”,他们在明代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主张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
黎彭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模仿了袁中道的小脩风格。小脩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同时也流露出深厚的情感。而黎彭龄则通过模拟这种风格,向袁中道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这种模仿不仅是文学上的学习,也是精神上的交流。
《雁字效袁中郎小脩两先生体》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