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

天王封册重宗盟,选使西曹得老成。
范氏子孙看百禄,汉家恩礼厚东平。
方持玉节浮槎去,却与青春作伴行。
见说焚黄更乘便,九原松柏被光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是明代诗人鲁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范静前往秋官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离别时的淡淡哀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是明代诗人鲁铎所作的诗篇,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鲁铎作为明代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情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2. 原文展示:天王封册重宗盟,选使西曹得老成。范氏子孙看百禄,汉家恩礼厚东平。方持玉节浮槎去,却与青春作伴行。见说焚黄更乘便,九原松柏被光荣。

  3. 诗意解析:在这首诗中,“天王封册重宗盟”可能意味着范静此次出行有重要的使命,需要处理国事或朝廷事务。“选使西曹得老成”则形容范静作为资深官员,能够胜任这次任务。“方持玉节浮槎去”中的“玉节”象征了尊贵的身份,而“浮槎”则暗示着旅途的不定和探索。最后一句“见说焚黄更乘便,九原松柏被光荣”,则表达了对于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九泉之下也能享有荣耀。

  4. 艺术特色:鲁铎的写作风格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即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兼顾内容深度,擅长运用古典词汇来表达现代情感。《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就是这一风格的典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深意。

  5. 文化背景:在探讨《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时,还需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明初至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人墨客的创作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不仅展示了鲁铎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美学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明代诗歌的精髓,还能更好地欣赏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因此,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研究者,都应给予这首诗以足够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