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方佥宪定之先生

时违长弃置,身贱寡交亲。
方学渔樵业,甘为农圃邻。
坐愁坐白发,出畏染缁尘。
十载攻词赋,无媒只旧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方佥宪定之先生”是潘纬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面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潘纬(明)是一位明代诗人,其作品风格近似贾岛,擅长造语新奇,且曾构思十年而成《古镜诗》,其中“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之句为世传诵。
  • 他的诗歌创作不仅限于古诗,还涵盖了其他体裁,展现了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时违长弃置,身贱寡交亲。
    方学渔樵业,甘为农圃邻。
    坐愁坐白发,出畏染缁尘。
    十载攻词赋,无媒只旧贫。
  • 译文
    时光流逝,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身处卑微地位难以结交亲友。
    选择学习渔樵的生活技艺,愿意与农民一起耕种,成为田园邻居。
    内心忧虑岁月的流逝,头发已经花白;害怕步入尘世的污染之地。
    经过十年的努力,专研词赋文学,却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依靠的人。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答方佥宪定之先生”为题,反映了作者在仕途不顺、生活艰辛中的内心挣扎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 艺术手法:潘纬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方学渔樵业,甘为农圃邻”中的“渔樵”和“农圃”,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也隐喻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歌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坐愁坐白发”,更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明代社会环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矛盾复杂,政治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挑战。潘纬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写照。
  • 文化氛围:明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切磋、交流思想蔚然成风。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潘纬的作品也深受前人影响,融合了多种诗歌体裁和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潘纬的《答方佥宪定之先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潘纬深邃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也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