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湖七首 其四

平波潋滟羡双鸥,草借晴光绿满洲。
花事又残人未到,一时凭遍画山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鸳湖七首 其四》是明代诗人潘旸升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作背景:诗人潘旸升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游春至鸳鸯湖时,被湖畔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写下了这首作品。诗作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绪和对故乡的怀念。
  2. 诗意内容:诗的前两句“平波潋滟羡双鸥,草借晴光绿满洲”描绘了春天早晨嘉兴城外的景象,湖水平静、双鸥翩翩起舞,春草繁茂而生机勃勃,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3. 艺术特色:《鸳湖七首 其四》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采用了古体诗这一体裁,使得诗歌更加古朴典雅,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画卷之中。

《鸳湖七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意涵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