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潋滟羡双鸥,草借晴光绿满洲。
花事又残人未到,一时凭遍画山楼。
平波潋滟羡双鸥,草借晴光绿满洲。
花事又残人未到,一时凭遍画山楼。
注释分析:
- 《鸳湖七首(其四)》: 这是潘旸升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他对鸳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 平波潋滟羡双鸥: “平波”指水面平静如镜,“潋滟”形容水波荡漾。这里的双鸥象征着自由与美好,诗人羡慕它们能在这样美丽的湖面上自由地翱翔。
- 草借晴光绿满洲: “草”指的是岸边的草地,“晴光”即晴朗的阳光,“满洲”可能是指湖水的颜色或周围的环境,整句诗描绘了一幅阳光洒在草地上,映照出绿色画面的景色。
- 花事又残人未到: “花事”指的是花开时节的景象,“残”表示已经过去或未及欣赏。这句反映了虽然季节已过,美景不再,但诗人尚未到来,错过了观赏的机会。
- 一时凭遍画山楼: “一时”指短暂的时刻,“画山楼”可能是指一座装饰得像山水画一样的楼台。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座楼台上一览无余地欣赏整个鸳湖美景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鸳鸯湖美景的热爱和留恋。通过“羡双鸥”和“绿满洲”等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而“花事又残人未到”则流露出诗人对错过美好时光的惋惜。最后一句“一时凭遍画山楼”,则展现了诗人想要全方位、深入地体验这份美景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深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欣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