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楼睥睨汉家墉,百二关河带砺封。
鹿放西山回万乘,剑留南斗避双龙。
沉烟极浦通朝磬,溅水空潭激夜舂。
最是秋江渔篴稳,数声遥和翠微钟。
滕王阁怀古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滕王阁怀古》是明朝诗人樊良枢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明代,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象和历史传说,表达了对古人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于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
樊良枢的这首《滕王阁怀古·其二》以楼高百二,关河带砺为开篇,展现了滕王阁的宏伟气势与历史地位。诗中“鹿放西山回万乘,剑留南斗避双龙”两句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滕王阁的地理环境,也暗含了深厚的历史意蕴。在古代,鹿代表着尊贵与吉祥,而剑则象征着权力与威严。这些元素的运用,既增添了诗句的神秘色彩,也使得滕王阁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秋江渔篴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致。渔篴在江水中摇曳生姿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这种从宏大到微观的转变,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生活的细腻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文化画卷。
《滕王阁怀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诗中的“沉烟极浦通朝磬,溅水空潭激夜舂”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滕王阁周边的自然景观,还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这种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不仅让人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滕王阁怀古》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对滕王阁这一历史遗址的深情回忆和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