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鱼鱼鼓枻来,正愁春尽拟登台。
尧夫玩易图南睡,说梦逢痴亦怪哉。
三月十日饮半溪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十日饮半溪家》是明代诗人刘麟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作者简介:刘麟,字元瑞,一字子振,又号坦上翁。他生活在明代弘治年间,是江西安仁人。刘麟博学多才,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还与当时的文人顾璘、徐祯卿并称为“江东三才子”。他的诗歌和散文都颇具特色,显示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
诗歌原文:长幼鱼鱼鼓枻来,正愁春尽拟登台。尧夫玩易图南睡,说梦逢痴亦怪哉。
诗句解读:诗的首句“长幼鱼鱼鼓枻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人们欢快地划船出游的情景。第二句“正愁春尽拟登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即将结束的感伤,以及对登高赏春活动的期待。第三句中的“尧夫玩易图南睡”,可能是引用了古代哲学家孔子(字子路)的故事,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说梦逢痴亦怪哉”,似乎在描述一个梦境中的场景,其中包含一些荒诞或奇异的元素,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
艺术风格: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却能深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刘麟善于运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境,使读者能够通过寥寥数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月十日常被看作是春季结束的象征日,而诗中的“饮半溪家”可能意味着在某个山间或水边的聚会场所进行庆祝。这种习俗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季节变换的尊重和珍惜。
《三月十日饮半溪家》是明代诗人刘麟创作的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