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八景八首 其二 古寺鸣钟

山枕清溪寺隐山,暮云深锁羃林烟。
近来浑忘登临兴,闲听钟声落枕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寺鸣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的是古寺中晨钟暮鼓的景象,以及僧人在寺庙里劳作的生活情景。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晨寺庙中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全诗如下:

古寺钟声闻四邻,晨钟暮鼓送行人。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春。

首句“古寺钟声闻四邻”,描绘了寺庙内响起悠扬钟声的景象,其声音传播到周围的邻居家。次句“晨钟暮鼓送行人”,则写出了寺庙里的僧人在日出和日落时敲钟击鼓,为过往行人送行的情景。第三句“山僧不解数甲子”,意指这些僧人并不懂得计算时间,只知道按照自然规律生活;这里的“甲子”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即十天为一个周期。最后一句“一叶落知天下春”,用树叶落下暗示着春天到来,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整首诗通过对晨钟暮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修行生活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