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夜坐示门人许子工虞

悲风夜不息,微妙生虚空。
心迹双阒然,端倪在其中。
理岂群动违,性与孤明通。
庭光付流月,林籁归疏桐。
馀香一丝温,缭绕游无穷。
捷疾追所晤,起灭何匆匆。
酌水知湖波,举似将毋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包山夜坐示门人许子工虞》是明代诗人刘曙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在夜晚静坐时的感悟和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刘曙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诗中“悲风夜不息,微妙生虚空”两句,不仅描绘了夜色中的悲凉氛围,还揭示了万物存在的虚空本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而“理岂群动违,性与孤明通”则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道理并不违背自然规律,而是与个体的本性相通。

诗中还通过对月光、树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庭光付流月,林籁归疏桐”等句子,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夜晚静坐时所经历的心灵之旅。这种描绘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最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馀香一丝温,缭绕游无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向往。

《包山夜坐示门人许子工虞》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美感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