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直道中阻风作

惨憺孤舟客,喧豗两夕风。
残书愁烛短,浅漏怯樽空。
土语依稀在,乡心咫尺通。
耐他花信变,二十四番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直道中阻风作》是明代诗人刘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详细分析该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刘曙,字公旦,明苏州府长洲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进士。崇祯十六年他考取进士,之后被授南昌知县,但不久南都失守,刘曙选择归隐山林。
  • 文学成就:除了创作诗歌,他还曾参与撰写忠义名册,为鲁王效力,但最终被捕遇害。
  1. 诗歌内容
  • 情景描绘:诗的首句“惨憺孤舟客”,便生动勾勒出孤独旅人的凄清与哀愁。接下来的“喧豗两夕风”,形象地表现了海上狂风暴雨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
  • 情感抒发:“残书愁烛短”,反映了旅人在风雨交加之夜的无奈与孤独;“浅漏怯樽空”则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文化意蕴:“土语依稀在,乡心咫尺通”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也透露出他对于异乡生活的复杂情绪。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刘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
  • 情感共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读者心中,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尝试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 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动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