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绿珠井

双角山下香生玉,彩云碧月佳人渡。
清凉一顾软春风,苏合郁金珍珠步。
珍珠楼上艳欲仙,人在合欢深处眠。
一声击碎珊瑚树,绿散轻烟珠走渊。
可怜金谷春正好,两两鸳鸯抱芳草。
紫蝶花飞锦帐收,翠屏银烛风射倒。
堕楼人去骨犹香,玉案情缘债未偿。
不见珍珠还合浦,菱花何处问乐昌。
剩有颜色生井水,不作后来马嵬比。
三斛珍珠能买生,十斛珍珠难买死。
水影摇绿井飞花,古渡烟横空暮鸦。
从教白日埋红玉,一片肝肠倾狭邪。
独擅风流正赫奕,谁能慷慨便一掷。
芳声今在辘轳中,侠骨香魂应化石。
泪馀巾上粉馀尘,露冷宝奁不复春。
与君共邀千古月,来照井中楼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浚绿珠井》是明代诗人刘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诗歌内容上来看,《浚绿珠井》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双角山下,香生玉润,佳人如彩云与碧月般美丽动人。诗中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珍珠楼上的华丽景象,以及人们在其中沉沦、沉醉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揭示。诗中的“清涼一顧软春风”等句子,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感叹。

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刘晓的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古诗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许多历史文化元素,使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从诗歌的文化背景来看,《浚绿珠井》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明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刘晓作为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浚绿珠井》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文学作品。通过研究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变迁。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浚绿珠井》通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感叹,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挣扎。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沉迷其中,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责任。这种主题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

从诗歌的影响和评价来看,《浚绿珠井》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许多学者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浚绿珠井》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还在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采,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浚绿珠井》作为明代诗人刘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诗歌的内容、风格、技巧还是主题思想等方面来看,它都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诗,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