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百花溪登玉笥山

朝看山出云,春看云入笥。
山行若无蹊,恰有青童至。
指点绝壁间,仙台藏胜地。
藤枝匪易攀,屐齿犹可置。
日午闻鸡鸣,岩椒启金字。
出险坡渐平,划然人境异。
连峰涌下界,扑面耸层翠。
因过丹灶房,纵览紫微志。
白花雨外明,红果林间坠。
晚食供芋魁,晨铛倒茶匮。
坐久慵下山,踟蹰想真寄。
尘网讵得辞,幽期偶然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百花溪登玉笥山》是刘同升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心境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攀登玉笥山途中所见到的美景以及内心的感慨。

从文学角度来看,此诗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诸多形象的意象,如“朝看山出云”和“春看云入笥”,“指点绝壁间”,以及“连峰涌下界”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诗中的“青童”和“仙台”,以及“藤枝”与“屐齿”的对比,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2. 语言简练:刘同升用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悟。例如,“指点绝壁间”和“岩椒启金字”这样的句子,既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把握,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这样的表述,刘同升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之中。
  3. 情感深沉: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复杂感受。诗中的“坐久慵下山,踟蹰想真寄”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追求。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4. 文化内涵丰富:作为明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蕴含了浓厚的明代文化特色。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如杨嗣昌、杨廷麟等,都是当时社会的重要角色。同时,诗中所展现的山水画意和道教文化元素,也反映了明代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5. 艺术手法独特:在艺术表现上,《由百花溪登玉笥山》采用了典型的明末清初诗词风格,即追求简洁而深刻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刘同升展示了他独到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由百花溪登玉笥山》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种深邃的情感表达。它不仅反映了明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