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题镇南门城楼》的文学魅力
《题镇南门城楼》这首诗,是刘叔让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南门城楼的宏伟壮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创造才能,为研究民族地区历代建筑的布局、艺术造型、建筑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诗人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脚下的城市,感受着岁月的流转和时间的变迁。这种直观的描写方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亲身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的“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形象地描绘了南门城楼的雄伟壮观。诗人通过这座城楼,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这首诗不仅是对南门城楼的一次生动描绘,也是对整个民族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