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解析】
题镇南门城楼(其一)
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注释:雉堞:城墙上的矮矮的垛口;薄暮:黄昏。译文:城楼上飞檐翘角,高高的雉堞接连不断的连接着层层楼宇,在夕阳的余晖中,登高远望,让人想起那“万古愁”的历史沧桑。)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注释:蒲甸:蒲草覆盖的坝子。译文:夕阳西下时,那一片被红色树林覆盖的小村落,一片被黄色云朵笼罩的坝子,都呈现出秋天的色彩。)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注释:蛮烟:指云南一带少数民族的烟雾;素雾:白色雾气。译文:江流直通于平缅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山势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是白雾一样。)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注释:极目:放眼远眺;乡关:故乡;悠悠:遥远、无边无际的样子。译文:放眼四望,家乡的山水何处?只有西风吹过的荒原,衰败的草木无边无际,令人无限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所见景色,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情景交融。
首联写登上城楼所见之景观。首句写城楼高峻,第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所见景色。诗人登上城楼,只见飞檐翘角的高大城楼和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矗立在眼前。诗人站在城楼上,举目远眺,只见夕阳西沉,霞光满天,但见红树林环绕着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黄灿灿的稻田铺展到远处,一派迷人的秋色。诗人通过这两组形象鲜明的画面,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见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颔联写诗人在登高远眺时所见之景观。“红树”、“蒲甸”、“黄云”,三组景物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诗人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只见夕阳西沉,落日余晖中的红树林,一片片蒲草覆盖的小坝子都被染成了红色,远远望去像燃烧着的火焰一般。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在夕阳的照耀下,犹如黄金铺地,又似黄云滚滚。这景象使诗人想起了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次战争,那一次战争给祖国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颈联写诗人登高眺望时所见之景观。尾联写诗人在登高远眺时所思之情怀。尾联中“乡关”一词既是指诗人的故乡,又是指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在登高远眺时,不禁想起家乡山水何处?那只有那西风吹过的地方,衰败的草木无边无际,令人无限感伤。尾联中“衰草”一词既指那一片片衰老的草儿,又指那一片片枯萎的树木和庄稼,还暗指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此诗意境雄浑深远,气势磅礴,语言精炼优美,音调铿锵悦耳。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笔触描绘出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