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
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
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
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
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
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
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
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
诗句翻译:
谁识别出我的住所寄托着深厚的情怀,超脱尘世的纷扰而宁静。
在半窗透进的阳光下悠然自得地读书,满座之人安静地弹奏着琴声。
策马疾行已经听闻你将要离开这僰道,扬帆远行更让人欣喜于能抵达淮阴。
刘伶台前春色满眼,游赏时应该知道这全是我内心的所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一位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中“斋居”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世界,他在其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通过描述自己如何在一个不被外界侵扰的环境中生活,诗人展现了自己超脱俗世的心境。
首句“谁识斋居托意深”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是否真的有人能理解或赏识这种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这里的“斋居”可能指的是一个简陋却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是诗人心灵的避风港。
接下来的诗句中,“翛然不受一尘侵”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超脱世俗的状态。在这里,“翛然”意味着独立、超脱,不受外界干扰;“不受一尘侵”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心灵洁净的境界。
“半窗晴日闲观易”,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来反映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里,“半窗晴日”营造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闲观易”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阅读的闲适和轻松。
“满座秋风静鼓琴”,则是通过音乐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诗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抚琴,这不仅是对美的享受,也是自我心灵的净化。
最后两句“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将读者的视角从个人的隐居生活转向了更为宽广的背景——诗人准备离开这个小天地,前往更远的目标。这里的“辞棘道”可能指告别过去的羁绊或不愉快的经历,而“扬舲还喜到淮阴”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喜悦,因为这次远行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也可能是为了更大的使命或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它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