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行过柳溪湾,为访园亭竟日闲。
出郭已知依绿水,登楼更喜见青山。
寒泉落木疑丘壑,瘦马深衣自往还。
剩采东篱寻旧约,君应无梦到尘寰。
诗歌原文如下:
小桥行过柳溪湾,为访园亭竟日闲。
出郭已知依绿水,登楼更喜见青山。
寒泉落木疑丘壑,瘦马深衣自往还。
剩采东篱寻旧约,君应无梦到尘寰。
注释与赏析:
诗人简介:刘同升,字晉卿,明江西吉水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大自然的美,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志向。刘同升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还曾参与政治,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如他的诗《李园小集》中就透露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析:
- 小桥行过柳溪湾:这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小桥上,穿过柳溪湾的景象。柳溪湾的自然美景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源泉,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 为访园亭竟日闲:这里的“园亭”可能是指文人雅士常去游玩的园林中的亭台,诗人为了探访这个园亭,甚至不惜花一整天的时间。
- 出郭已知依绿水:郭即城郭,这里指城外;绿水可能指的是周围的湖泊或者河流。诗人知道已经离开城市中心,却依然选择依偎在这片绿色的水域边。
- 登楼更喜见青山:登上高台(楼),能够看到更远的山峦。这种登高望远的体验让人心情愉悦,也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内心的宁静。
- 寒泉落木疑丘壑:寒泉水面映照出落叶,给人一种深秋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谷之中。
- 瘦马深衣自往还:瘦弱的马儿穿着深色调的衣服,似乎在讲述着岁月和沧桑的故事。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哀愁。
- 剩采东篱寻旧约:最后一句“剩采”意味着剩余的采摘,“旧约”则指过去的约定或承诺。诗人可能还在寻找过去的某个承诺或约定,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珍视。
- 君应无梦到尘寰:这句话似乎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许或安慰,希望友人不要因为现实的纷扰而忘却了曾经的美好时光。
- 赏析:
- 这首诗整体氛围优美,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反思。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相当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 背景介绍:
- 《李园小集》创作于明朝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写成的,通过描述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 诗人刘同升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阶段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变迁给他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园林景致,但实际上也蕴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 文化意义:
- 在传统文化中,园林往往被视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刘同升通过描写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园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视。
-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维护。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与友人的相会和交流,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友情的肯定和珍视。这种对于友情的看重在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非常常见,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的维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园小集》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理解明代后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