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渡

日日渡西船一只,梢人把篙船尾立。
船下流水船上人,争渡恰如流水急。
车驰马走万里程,徒杠舆梁何时成。
预恐春深老蛟怒,漫溪水涨船空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西渡》是唐代刘长卿的一首诗,而非文学作品。该诗出自《龙门八咏·水西渡》,由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以及相关文学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曾任监察御史,因直言进谏被贬为睦州司马,后官至随州刺史。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含蓄,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被誉为“清人”。他的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李端》等。

  2. 诗作内容:在《龙门八咏·水西渡》中,刘长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伊水岸边的风景和渔人的劳作情景。诗中写道:“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伊水的清澈与宁静,还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此外,诗中的“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3. 文学价值:刘长卿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过水西渡》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水西渡》虽非刘长卿亲自创作,但其诗作本身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刘长卿的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研究刘长卿的诗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及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