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翠竹

沙头万玉碧参差,绝胜三湘烟雨馀。
昼拂微飙侵席冷,夜随凉月逗窗虚。
编篱稍断樵人迹,开径能通处士居。
为问主人游宦久,故林清梦近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沙翠竹》是明代诗人郑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白沙翠竹》:

  1. 作者简介
  • 郑瑛,字希晦,明福建闽县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乐会训导。有诗集《弦斋集》。
  1. 诗歌原文
  • 沙头万玉碧参差,绝胜三湘烟雨馀。
  • 昼拂微飙侵席冷,夜随凉月逗窗虚。
  • 编篱稍断樵人迹,开径能通处士居。
  • 为问主人游宦久,故林清梦近何如。
  1. 诗歌鉴赏
  • 自然之美:郑瑛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白沙翠竹的自然美景。他用“沙头万玉碧参差”来形容白沙翠竹的色彩与纹理,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意境之深:“绝胜三湘烟雨馀”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美景的高度赞赏,暗示着白沙翠竹的宁静与超然,如同江南烟雨一般,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空间。
  • 生活之趣:诗中的“编篱稍断樵人迹,开径能通处士居”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人生之问:最后两句“为问主人游宦久,故林清梦近何如”则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它询问的是,一个人在官场上奔波忙碌久了之后,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清纯如白沙、宁静如翠竹的心?这个问题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白沙翠竹》作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郑瑛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真谛。通过阅读这首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