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万玉碧参差,绝胜三湘烟雨馀。
昼拂微飙侵席冷,夜随凉月逗窗虚。
编篱稍断樵人迹,开径能通处士居。
为问主人游宦久,故林清梦近何如。
注释:白沙翠竹,
沙滩上万株竹子碧绿参差,比三湘的烟雨景色还要美丽。
白天微风拂过席子使席子冷,晚上凉月透过窗子映出窗户空荡。
篱笆稍微被砍断,是樵夫走过的痕迹,小径能通到处士居所。
请问主人在外为官多久了?故林清梦近何如?
赏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沙头万玉碧参差,绝胜三湘烟雨馀。
昼拂微飙侵席冷,夜随凉月逗窗虚。
编篱稍断樵人迹,开径能通处士居。
为问主人游宦久,故林清梦近何如。
注释:白沙翠竹,
沙滩上万株竹子碧绿参差,比三湘的烟雨景色还要美丽。
白天微风拂过席子使席子冷,晚上凉月透过窗子映出窗户空荡。
篱笆稍微被砍断,是樵夫走过的痕迹,小径能通到处士居所。
请问主人在外为官多久了?故林清梦近何如?
赏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次南安同寄从弟新建令希肃 一官琼海独淹留,倚棹看山恣远游。 白下秋风怜并桂,淮中暮雪忆同舟。 缄书久负翩翩雁,横席长从泛泛鸥。 闻道政成有佳趣,惠连诗句近耽休。 注释:我独自在琼海任职而滞留不前,倚着船桨欣赏着美丽的山水,尽情地游玩。我在白下看到秋风中的桂花,想起了和弟弟一同乘船的岁月;我在淮中看到了傍晚的雪花,回忆起了曾经与弟弟共坐一条船的情景。我很久没有收到信,但看到书信上的字迹
诗句原文: 舟移青嶂夕,门掩碧萝春。 欲问仙槎客,南来第一津。 诗句翻译:晚霞映照下的小船在青山之间缓缓驶过,春天的景色被门前翠绿的藤蔓所遮掩。想要询问那位乘仙槎而来的客人,他在南来的途中经过此地的第一座渡口。 关键词解释: 1. 青嶂:指的是青色的山峦,形容山的颜色。 2. 碧萝:形容茂盛、翠绿的藤蔓,也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3. 仙槎客:指传说中的乘着仙槎来的人
注释: 席罢谈经思独清,更于静里听潮生。 半将春水来天籁,尽入羊城作雨声。 登阁观涛空有赋,临流洗耳亦虚名。 何如醉卧沧洲上,万里琳琅一解酲。 译文: 宴席散后谈论经典思考独自清净,在寂静中倾听潮声。 一半的春水流入天籁,全部流入羊城化作雨声。 登上高楼观看潮水波涛翻滚,徒然写下赋文,面对江流只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不如喝醉酒躺在沧洲上,让万里江山的美丽美景解除心中的疲惫。 赏析:
丙午,即宋孝宗淳熙二年(1177),冬月。 黎州:在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寇:指吐蕃入侵。窃发:突然发生。吴训:作者友人。术自病中见寄:因生病而写信给他。见寄:收到来信。 因避难航海遂和:因躲避吐蕃的侵扰,乘船航海。遂和:于是作诗酬答。 故人:旧友。卧疾:生病卧床。近如何:近来怎么样?赖有诗怀:幸好还有诗歌寄托情怀。只自磨:自己消磨。 苏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
【注释】 1、郭大参:指郭子仪。唐代名将。 2、五龙见寄:唐人有诗曰“五龙飞上天,下视洛阳城”,此处指代友人的诗。 3、当世士:当时之人。 4、才与古人伦:才能同古贤者相比。 5、席上空鸣剑,林间任折巾:席上空悬宝剑,林中随意佩带头巾。 6、高风如可即:崇高的风范,如果能够接近的话。 7、清夜啸歌频:夜晚清静时歌唱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和郭子仪的《答李侍御五龙见寄兼次前韵》而作
解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东篱吐佳菊,采采含幽馨。” - 注释: “东篱”指的是古代中国诗人陶渊明经常在自家的东边小园中种菊花。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尊敬和向往。 - 译文: 东边的篱笆旁绽放着美丽的菊花,每一朵都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第二句:“芳心竟云托,离披履前楹。” - 注释: “芳心”指的是菊花的芬芳,“竟云托”意味着菊花的香气仿佛从云端飘落。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读,然后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云中萝幌开,石上苔衣冷”,首二句写秋夜泛舟,云中楼阁隐现,石上苔色清冷。“萝幌”即以云为帷幕的楼阁,“石上苔衣”点明季节为深秋,故云、萝皆暗指山居。“古调人不闻,谁能发深省”,三、四两句写秋夜里无人欣赏,诗人又怎能自得其乐而有所省悟呢?“古调人不闻”,说明作者已厌倦世俗名利
【注释】 九仙山:在今四川彭山,为道教名山。 南登九仙峰:登上九仙山的南峰。 西忆双溪月:怀念西边的双溪月色。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双溪在彭山县西南,其水二派合流,一名白沙溪”。 上瑶阙:指登上瑶台。瑶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中仙人居处。 去去不可留:仙人离去,不能挽留。 一曲歌丹丘:为我唱一曲《丹丘歌》。 清晨摇曳采云别:清晨,我摇动着采来的云彩分别。 乘天游:乘天而游。 我宫之真师
这首诗是王维的《送别二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 寓金陵寄舍弟十二校书以识别怀兼忆二侄。 注释:寄给在金陵的舍弟十二,用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同时回忆你们两个。 - 吾祖昔葬龙腰峰,石边种子今作松。 注释:我的祖先曾经葬在龙腰峰上,石头边的树苗现在已经成长为松树了。 - 吾家旧住凤池曲,庭前种笋今成竹。 注释:我家过去住在凤凰池附近,院子里种的竹子现在已经长成了竹林。 -
【注释】 1. 苍苍:苍茫。 2. 飒飒:风声。 3. 寒芦:指秋夜的芦苇。 4. 霜花扑窗满:指霜花打在窗户上像雪花一样。 5.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秋天月夜下的景象,表现了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使人感到凉意袭人;风吹过芦苇,发出飒飒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样的夜晚,却有人在孤舟上度过,他们没有睡觉
诗句原文: 舟移青嶂夕,门掩碧萝春。 欲问仙槎客,南来第一津。 诗句翻译:晚霞映照下的小船在青山之间缓缓驶过,春天的景色被门前翠绿的藤蔓所遮掩。想要询问那位乘仙槎而来的客人,他在南来的途中经过此地的第一座渡口。 关键词解释: 1. 青嶂:指的是青色的山峦,形容山的颜色。 2. 碧萝:形容茂盛、翠绿的藤蔓,也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3. 仙槎客:指传说中的乘着仙槎来的人
【注释】 1. 苍苍:苍茫。 2. 飒飒:风声。 3. 寒芦:指秋夜的芦苇。 4. 霜花扑窗满:指霜花打在窗户上像雪花一样。 5.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秋天月夜下的景象,表现了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使人感到凉意袭人;风吹过芦苇,发出飒飒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样的夜晚,却有人在孤舟上度过,他们没有睡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读,然后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云中萝幌开,石上苔衣冷”,首二句写秋夜泛舟,云中楼阁隐现,石上苔色清冷。“萝幌”即以云为帷幕的楼阁,“石上苔衣”点明季节为深秋,故云、萝皆暗指山居。“古调人不闻,谁能发深省”,三、四两句写秋夜里无人欣赏,诗人又怎能自得其乐而有所省悟呢?“古调人不闻”,说明作者已厌倦世俗名利
丙午,即宋孝宗淳熙二年(1177),冬月。 黎州:在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寇:指吐蕃入侵。窃发:突然发生。吴训:作者友人。术自病中见寄:因生病而写信给他。见寄:收到来信。 因避难航海遂和:因躲避吐蕃的侵扰,乘船航海。遂和:于是作诗酬答。 故人:旧友。卧疾:生病卧床。近如何:近来怎么样?赖有诗怀:幸好还有诗歌寄托情怀。只自磨:自己消磨。 苏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
注释: 席罢谈经思独清,更于静里听潮生。 半将春水来天籁,尽入羊城作雨声。 登阁观涛空有赋,临流洗耳亦虚名。 何如醉卧沧洲上,万里琳琅一解酲。 译文: 宴席散后谈论经典思考独自清净,在寂静中倾听潮声。 一半的春水流入天籁,全部流入羊城化作雨声。 登上高楼观看潮水波涛翻滚,徒然写下赋文,面对江流只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不如喝醉酒躺在沧洲上,让万里江山的美丽美景解除心中的疲惫。 赏析:
次南安同寄从弟新建令希肃 一官琼海独淹留,倚棹看山恣远游。 白下秋风怜并桂,淮中暮雪忆同舟。 缄书久负翩翩雁,横席长从泛泛鸥。 闻道政成有佳趣,惠连诗句近耽休。 注释:我独自在琼海任职而滞留不前,倚着船桨欣赏着美丽的山水,尽情地游玩。我在白下看到秋风中的桂花,想起了和弟弟一同乘船的岁月;我在淮中看到了傍晚的雪花,回忆起了曾经与弟弟共坐一条船的情景。我很久没有收到信,但看到书信上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