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萝幌开,石上苔衣冷。
古调人不闻,谁能发深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读,然后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云中萝幌开,石上苔衣冷”,首二句写秋夜泛舟,云中楼阁隐现,石上苔色清冷。“萝幌”即以云为帷幕的楼阁,“石上苔衣”点明季节为深秋,故云、萝皆暗指山居。“古调人不闻,谁能发深省”,三、四两句写秋夜里无人欣赏,诗人又怎能自得其乐而有所省悟呢?“古调人不闻”,说明作者已厌倦世俗名利,归隐山林;“谁能发深省”,表明诗人在寂寞难耐之际仍怀有壮志未酬的感慨。“深省”二字,既指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也含有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之意。
【答案】
译文:
云雾缭绕着楼阁,隐约可见楼阁的轮廓,石上的苔藓已经变得十分寒冷了。那古琴曲声早已消失殆尽,谁还能从乐曲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呢?
赏析:
全诗描写秋夜里泛舟山居的情景与心境。首联写景。云中的楼阁隐隐约约,石上的苔藓已经变冷,暗示着时间是深夜,天气已转凉。颔联抒情。“古调人不闻”,表明作者已厌倦世俗名利,归隐山林;“谁能发深省”,表明诗人在寂寞难耐之际仍怀有壮志未酬的感慨。颈联写自己的处境。“古调人不闻”说明自己已隐居山林,远离尘世;“谁能发深省”表明自己仍然心怀天下,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尾联议论。“古调人不闻”和“谁能发深省”两句都是反问句,表明作者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心系苍生百姓。尾联总结。“古调人不闻”表明自己已隐居山林,远离尘世;“谁能发深省”表明自己仍然心怀天下,时刻关心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