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玉鼎

絪缊长见吐奇芬,铭刻犹传汉代文。
碧玉烟和摇蜃气,紫苔花冷隐龙文。
琴边昼永心同静,帘外风微手自焚。
行向庙堂膺大用,磨砻远拟勒殊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焚香玉鼎》是明代诗人郑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庙堂之中,心怀大用,渴望通过磨砻远拟勒殊勋的志向和抱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珞,字希玉,明福建闽县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宣德中擢宁波知府,上书劾治中官裴可烈贪暴不法,帝为诛之,治绩两浙最,后擢浙江参政,卒于官。
  1. 诗歌原文
  • 絪缊长见吐奇芬,铭刻犹传汉代文。
  • 碧玉烟和摇蜃气,紫苔花冷隐龙文。
  • 琴边昼永心同静,帘外风微手自焚。
  1. 诗歌译文
  • 氤氲之中常常可以闻到奇异芬芳,铭刻的文字依然流传着汉代的风采。
  • 碧玉般的烟雾与蜃气交织,紫苔花冷艳却隐藏着龙的形象。
  • 在琴声悠扬的午后,心境宁静,外面的风轻轻拂过,手中默默焚香。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以庙堂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权力、责任以及个人抱负的思考。诗中不仅描述了庙堂中的场景和氛围,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个人才能的自信。
  1. 艺术手法
  •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碧玉烟和”与“紫苔花冷”,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焚香玉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国家责任的诗歌,也是对明代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