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卜孟家邻,箪瓢不厌贫。
关河今夜月,兄弟异乡人。
对酒伤春晚,思家入梦频。
明朝又分手,客路孰相亲。
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是明代诗人郑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介绍:郑珞,字希玉,明代福建闽县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宁波知府等职。他的仕途颇为显赫,但政治生涯的最终结局却是不幸的。
诗歌原文:在这首诗中,郑珞以“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为题,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客人卢伦到来的欢迎之情。诗句如下:
- 近卜孟家邻:形容卢伦的到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接近邻里之间和睦的氛围。
- 关河今夜月:暗示了卢伦的到来给夜晚增添了别样的情感色彩,同时也暗喻着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心却能彼此相通。
- 兄弟异乡人:表达了尽管与卢伦同为异乡人,但在郑珞心中他们如同家人一般。
- 对酒伤春晚:描述了与卢伦共饮时的感慨,可能是对逝去的时光或友情的怀念。
- 思家入梦频:透露出卢伦离开后,自己在梦中多次梦见他,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 明朝又分手:意味着卢伦即将离去,而这种分别让人感到不舍。
- 客路孰相亲:反映了离别后的孤独感和对未来再聚的渴望。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生活观察,展示了郑珞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他通过与卢伦的相处,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
艺术手法:作为五言律诗,《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在形式上严谨而又不失流畅,韵律和谐,充分展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文学地位:《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郑珞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唐代以来文人交际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和催喜外弟卢伦见宿》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个人情感经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生态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