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近十载,风土乐馀生。
儿曹欢节至,岁事多经营。
如何从远役,遥遥赴神京。
旅游已厌历,况欲竞浮荣。
自昔际遇难,幸兹世运亨。
草泽访耆彦,拔茅以汇征。
负暄安足献,食芹岂忘情。
冲抱徒区区,蹇拙竟奚成。
秣陵岁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秣陵岁暮》是明代郑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秣陵地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家乡风土的热爱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郑岳通过“闲居近十载,风土乐馀生”表达了自己远离政治舞台、享受生活之乐的闲适心境。这种心态在诗中多次出现,如“如何从远役,遥遥赴神京”、“旅游已厌历,况欲竞浮荣”,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价值观。
诗中也透露出郑岳对于社会的忧虑和批判。“自昔际遇难,幸兹世运亨”表达了他对历史上某些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记忆,并以此警示后人应珍惜和平的时代环境。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中还体现了郑岳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珍视。“草泽访耆彦,拔茅以汇征”展现了他在隐居生活中仍不忘结交朋友、交流思想的情景。这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秣陵岁暮》不仅展现了郑岳作为一位文人的高雅情趣和深厚情感,更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