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回省城待报幽中书怀 其三

社栎辞剪伐,兰膏坐销镕。
巧拙各有宜,所贵保初终。
缅怀见素翁,进退何从容。
盛名难久居,林壑寄幽踪。
幸兹返初服,云岑老相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复回省城待报幽中书怀 其三’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朝廷中所遭受的冷漠和挫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等,汉族,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祖籍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汜水镇),晚唐著名诗人。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1. 诗歌原文
    复回省城待报幽,中书高第得名流。
    别后相思梦来夜,清宵不寐倚危楼。

  2. 逐句解析

  • “复回省城待报幽”:“复”表示再次回到;“省城”指洛阳(当时为东都,即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报幽”意指报告自己的遭遇或心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又一次回到京城洛阳,想要向皇帝汇报自己的遭遇和心事。
  • “中书高第得名流”:“中书”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央官署中书省;“高第”指的是科举考试高中,这里特指考中进士;“名流”是指知名或有声望的人物。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高成绩,被选为官员的情况。
  • “别后相思梦来夜,清宵不寐倚危楼”:表达了诗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夜晚到来,他梦见了过去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他无法入睡,只能倚着高楼,望着明月,表达自己的孤寂和思念。
  1. 主题探讨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表现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诗人再次回到京城、考试中高第以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展示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此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可能包含了他的不满和批评。
  1. 艺术特色
  • 李商隐的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历史和文化影响
  • 李商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