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得请致仕书感

久侧班行乏寸裨,故山归去自嫌迟。
敢从柳下称三黜,偶近关西谢四知。
适意江湖终远逝,忘机鸥鸟断深疑。
沧洲吾道依然在,岁晚藏修副夙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得请致仕书感》是明代诗人郑岳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郑岳,字子寿,号南溪,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官员。他生于明朝中期的一个文人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明代“七子”之一的严嵩门下的一员,他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仕途经历。然而,由于长期处于高位而未能取得显著成就,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 文学成就:郑岳的文学作品以诗歌见长,其中尤以五言诗和七言绝句最为擅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深受后人的赞赏和传颂。他的诗歌不仅在明代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 生活态度:郑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一位文人的独立与超然。在面对权力斗争和政治压力时,他选择了退隐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是较为罕见的,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1. 作品原文及其赏析
  • 诗意解析:《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得请致仕书感》是郑岳晚年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官场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寓意。郑岳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哲理性,又不失诗情画意。此外,诗中蕴含的丰富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审美享受。
  1. 文化与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得请致仕书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古代文人心态和创作手法的重要文献资料。
  • 历史背景:郑岳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郑岳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他的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

《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得请致仕书感》不仅是郑岳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文人精神和思想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