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侧班行乏寸裨,故山归去自嫌迟。
敢从柳下称三黜,偶近关西谢四知。
适意江湖终远逝,忘机鸥鸟断深疑。
沧洲吾道依然在,岁晚藏修副夙期。
【注释】
久侧班行乏寸裨:长期在朝廷中,没有作出过任何贡献。
故山归去自嫌迟:所以山里的官位我不愿接受。故山:指隐居的山林;
柳下称三黜:指孔子三次辞官不就。柳下惠三黜(cuì):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三次辞让官职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屡试不中。
关西谢四知:指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关西:指函谷关西边,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沧洲:江湖中水深的地方,泛指隐居之地。吾道:我的人生道路。
岁晚藏修:到了晚年仍潜心修道。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作于嘉靖四年(1525)六月十一日,诗人得知自己被召还朝廷任用后,内心感到矛盾和不安,因此写下此诗。前半首抒写自己不愿为官,而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情;后半首则抒发了诗人虽身已隐退,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功成身退的豪情壮志。
首句“久侧班行乏寸裨”,表达了诗人长期在朝廷中,没有做出什么贡献,感到惭愧、无颜面对天下。
次句“故山归去自嫌迟”,进一步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回到官场,因为官场已经让他厌倦了。
第三句“敢从柳下称三黜”,引用了孔子三次辞官不就的故事,表示自己愿意像他一样,多次拒绝仕途,保持清高。
第四句“偶近关西谢四知”,又回到了自己曾经的隐居地,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但仍心系天下。
第五句“适意江湖终远逝”,表示即使隐居江湖,也难以忘记国家大事,始终关注着天下的局势。
第六句“忘机鸥鸟断深疑”,表达了自己虽然隐居,但仍然心系天下,如同鸥鸟忘却了飞翔的目的,仍然担忧着国家的安危。
第七句“沧洲吾道依然在”,表示自己的隐居之路并没有改变,仍然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八句“岁晚藏修副夙期”,表示到了晚年,仍旧潜心修道,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