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歜二章赠郑于汉 其二

菖歜何青青,乃在山之隰。
岁久生九节,茹之可绝粒。
华滋谢秋风,怜尔固独立。
吾将舍芝苓,薄言采芳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善夫创作的《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在这首诗中,郑善夫通过对菖歜(一种植物)的形象描绘和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郑善夫,明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在《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二》中,郑善夫以菖歜为题,寓意深远,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特性及其与人类情感的关联进行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到理解。

菖歜的生长环境被描绘为山之隰地,这里的“山之隰”指的是山脚下的湿润地带,这样的自然环境为菖歜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和养分,使得这种植物得以茁壮成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菖歜逐渐长出了九节,这象征着生命的不断成长和变化。九节的出现不仅描述了菖歜的生长过程,也暗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诗句中的“茹之可绝粒”意味着食用这种植物可以让人摆脱饥饿,这是对食物的一种赞美。同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界恩赐的一种感激,即人类应当珍惜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此外,“华滋谢秋风”可能是指菖歜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诗的后两句,“吾将舍芝苓,薄言采芳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菖歜这一植物的喜爱及想要采摘的心情。这里的“芝苓”可能指的是灵芝,而“芳苙”则指芳香的花菃,两者都是中草药,常用于养生和治疗疾病。诗人选择放弃其他的药材,只采摘菖歜,表明他更倾向于使用自然的方式去调养身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菖歜的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深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郑善夫传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