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歜二章赠郑于汉 其一

菖歜何葱葱,乃在涧之滨。
岁晚开九花,世人不得纫。
秘之嵩山阴,以俟九疑君。
念彼蒹葭草,芊芊弥广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一)》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是明代著名的官员和儒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郑善夫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紧密相连,他在弘治年间中进士。正德初年,他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但在面对朝廷宦官专权的情况下,选择了辞官。《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一)》中的“岁晚开九花,世人不得纫”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向往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菖歜何葱葱,乃在涧之滨。”描述了菖歜生长的地方,既非尘世也非仙界,而是在一个清幽的山水之间。《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一)》通过“岁晚开九花,世人不得纫”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不被世俗所累,保持内心的纯洁与高洁。

郑善夫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士文化的一次深刻体现。他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融入诗中,通过菖歜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菖歜二章赠郑于汉(其一)》不仅体现了郑善夫的个人情感和志向,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文人的思想倾向。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个人品德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