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夫四首 其一

华辀戒昧旦,之子赴北阙。
丛林无繁条,天气正十月。
中逵判绸缪,岂不念鹣蟨。
赠子金琅玕,呐呐心结愲。
京观多缁尘,终风永夕发。
修坂无逸轨,知者备失蹶。
故家亦有欢,浮荣亦有歇。
志士无间居,国忧固臲卼。
持子东门行,微言不堪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辀戒昧旦,之子赴北阙。丛林无繁条,天气正十月。”这句出自明末官员、儒学家郑善夫的《赠道夫四首》。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北上的关切以及对其人生旅途的祝福。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分析:

  1. 作者介绍
  •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他是明代知名的官员和儒学家,尤以阳明学闻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华辀戒昧旦,之子赴北阙。
    丛林无繁条,天气正十月。
    中逵判绸缪,岂不念鹣蟨。
    赠子金琅玕,呐呐心结愲。
    京观多缁尘,终风永夕发。
    修坂无逸轨,知者备失蹶。
    故家亦有欢,浮荣亦何益。

  • 翻译
    清晨华美的车马准备出发,你即将前往北方重要的衙门。
    四周的山林没有繁花似锦的景象,正是十月金秋时节。
    道路中间划分了警戒,怎能不想念那孤独的鹣蟨?
    赠你宝贵的金琅玕,愿你内心充满喜悦和安宁。
    战场上留下太多尘土,夜晚的寒风永远吹不尽。
    高高的山路没有平坦的道路,智者必须防备失败的风险。
    故乡也有欢乐,但短暂的荣耀有何益处呢?

  1. 诗句解析
  • 华辀戒昧旦:用华丽的马车来比喻友人的启程,暗示其重要性和期待。
  • 丛林无繁条:描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简朴,反衬出友人的旅途艰辛。
  • 中逵判绸缪:在路途中要有所准备,表达对友人安全顺利的期望。
  • 赠子金琅玕:赠送珍贵礼物,表达深厚的友情和祝福。
  • 呐呐心结愲:表达内心的担忧和希望,希望友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前行。
  • 京观多缁尘:战场上留下的尘埃,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苦难。
  • 终风永夕发:风吹不断,夜长梦多,暗示未来路途中的艰难和挑战。
  • 修坂无逸轨:形容山路崎岖,需要小心谨慎。
  • 故家亦有欢:即使身处异地,也不忘家的温暖和幸福。
  • 浮荣亦何益:短暂的荣誉和利益,不如内在的修养和成长。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它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怀,以及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象,如“华辀”、“丛林”、“秋风”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 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人物心情的刻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一方面展示了自然的宁静美好,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孤独和艰辛。
  • 修辞技巧: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意蕴深厚的辞藻和比喻,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 郑善夫所处的时代,是明朝社会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 《赠道夫四首·其一》作为郑善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人生、道德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郑善夫的《赠道夫四首·其一》是一首集情感真挚、哲理深邃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传递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含蓄和深远的哲理性,使其成为了明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