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三绝 其二

秦皇自谓功无量,拟揭空碑古帝前。
磨崔小篆三千字,何似开元十四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山三绝其二》是明代郑善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秦皇自比、功过自评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等职,因不满时政而弃官归隐。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明代,体现了郑善夫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节选:《太山三绝其二》,秦皇自谓功无量,拟揭空碑古帝前。磨崔小篆三千字,何似开元十四年。
  • 译文: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绩无人能比,打算在古代帝王的墓前树立一块空碑作为自己的纪念碑。然而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刻制了三千字的铜像,却不如唐玄宗开元年间十四年所铸的金银器皿来得珍贵。
  1. 诗歌赏析与注释
  •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郑善夫深邃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思想内容:诗中通过对比秦始皇与唐玄宗的历史行为,揭示了功过是非、名利得失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及独到见解。
  • 注释解析: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翻译和注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太山三绝其二》不仅是郑善夫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