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三绝 其三

苦忆太山孙处士,春秋三传尚须编。
只今四海无青眼,欲向何门乞俸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山三绝·其三》是明朝郑善夫的作品,收录在《太山三绝》这一组诗中。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高湖乡人。他不仅是明代的官员、儒学家,还是阳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太山三绝·其三》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首句“巨灵盘盘闻阖门”描述了泰山的宏伟,如同巨大的神灵盘踞在门内一般壮观。接下来“日观峰头玉册存”,则提到了站在日观峰上可以看到的古老玉册,这可能指的是泰山上的刻石或者古碑。《太山三绝·其三》不仅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景,还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古代文化的尊崇。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文化的双重热爱。

《太山三绝·其三》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泰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巨灵盘盘闻阖门”中的“巨灵”一词不仅形容了泰山的雄伟,也暗示了古人对其的敬畏;“日观峰头玉册存”则通过对古碑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其次,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最后,从创作背景来看,郑善夫作为明朝的官员和儒学家,他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也是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与传承。

《太山三绝·其三》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还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