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作品原文:《九日饮延平萧氏庄》原文如下:

    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2. 作者介绍

  •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官至少詹事。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写作背景
  • 此诗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但诗中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的忧国忧民情绪。
  • 在明末清初,社会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文人阶层普遍感到前途未卜,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的。
  1. 历史意义
  •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不仅是郑善夫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群体共同遭遇的一种记录。
  • 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郑善夫对于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不仅是郑善夫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明代文人共同经历的时代写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