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解析】

“省郎园林秋色深”中的“省郎”,即指尚书郎,是古代官职之一,这里代指诗人自己。“今日何日此登临”中的“登临”指登高远望,这里代指游宴。全句的意思是:今天是什么日子?我在这里登高远望。

“回溪鱼雁各自适”中的“回溪”,指曲江,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曲江池。“鱼雁”指水鸟,这里比喻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句诗意思是:曲江里鱼儿和鸟儿各自找到了合适的去处。

“细路藤竹纷交侵”中的“细路”,指小路,这里指游宴的小路。“交”“侵”是互文手法,指小路两边长满了藤和竹。这句诗意思是:小路两旁长满了藤和竹。

“可怜风草四方动”中的“风草”指随风摇摆的野草。“四方”,指四方的大地。“动”指飘荡、摇曳。这句诗意思是:四处飘荡的野草随风摇摆。

“不废瓶罂终日斟”中的“瓶”,指盛酒器。“罂”,一种小口瓶,用来装酒或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停止地用酒瓶装满美酒,整天不停地品尝。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中的“茱萸”,指香草名,传说端午节这天要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邪气。这句诗意思是: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插上茱萸,度过一个欢乐的日子,因为国家正处在危机之中,岁月易逝,所以应当珍惜光阴。

【答案】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将这一天视为吉祥之日,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唐代人在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放风筝等习俗。

首联写重阳登高之景。“省郎园林秋色深”,说明此时正是深秋时节,而诗人身处省府之地,故称省郎。“今日何日此登临”,表明了诗人登高之目的:在这样美好的时刻,怎能忘记重阳节登高赏心悦目之乐呢!

颔联写重阳宴饮之景。“回溪鱼雁各自适”,说明宴饮地点设在曲江,曲江中鱼鸟自由自在,各得其乐。“细路藤竹纷交侵”,则描绘出曲江中游宴的景色,小路两旁长满了藤和竹,人们在此畅饮。“回溪”和“细路”是互文,指游宴的小路。“鱼雁”“藤竹”是互文,指水中游动的鱼和飞翔的雁,以及路边生长的藤和竹子。

颈联写重阳宴饮之景。“可怜风草四方动”,说明此时正值秋季,风起时草会随风摇摆;而此处却无人欣赏,真是可惜!“瓶罂”,指盛酒器,也用来装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四周的风草随风摇摆,但人们却不停止地用酒瓶装满美酒,整天不停地品尝。可见当时的气氛多么热烈。

末联写重阳节的习俗。“满插茱萸应佳节”,说明此时正值重阳节,人们纷纷插茱萸以驱邪气。“时危岁华容易阴”,说明当时国家正处在危机之中,岁月易逝,因此人们应珍惜光阴。

诗人以重阳节登高为主题,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