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城东畔囊山远,黄子茅堂碧树深。
千里独寻鸡黍约,九峰同寄水云心。
僧前麋鹿看人惯,春后桄榔委地阴。
石壁题诗芳藓合,虎溪分手暮猿吟。
囊山留别黄后峰王檗谷莆城东畔囊山远,黄子茅堂碧树深。
千里独寻鸡黍约,九峰同寄水云心。
僧前麋鹿看人惯,春后桄榔委地阴。
石壁题诗芳藓合,虎溪分手暮猿吟。
注释:
- 莆城:即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囊山:即福州的鼓山。
- 黄子:指黄裳(字子牟),是诗人在福建的朋友。茅堂:简陋的房屋或草堂。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寻:寻找。鸡黍:指家常饭菜。
- 九峰:指福州的九座山峰。水云心:指如水的云一般的心绪,比喻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 僧前:指寺庙之前。麋鹿:指鹿。
- 春后:春季之后。桄榔:一种植物。
- 石壁:指石头上的刻痕或图案。题诗:在石头上刻写诗句。
- 虎溪:在福州的虎溪寺。分手:分别。暮猿吟:傍晚时听到猿猴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福州前往他乡时写给朋友黄裳和王檗谷的一首离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首联“莆城东畔囊山远,黄子茅堂碧树深。”描绘了诗人与黄裳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囊山和黄子的茅堂,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亲密无间的关系。
颔联“千里独寻鸡黍约,九峰同寄水云心。”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诗人独自寻找着与朋友们约定的鸡黍之约,心中充满了对朋友们深深的思念。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心绪寄托在九座山峰之上,希望能够将这份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朋友们。
颈联“僧前麋鹿看人惯,春后桄榔委地阴。”描绘了诗人在寺庙前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麋鹿习惯了人们的观看,而春雨过后,桄榔树也静静地垂落在地上。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尾联“石壁题诗芳藓合,虎溪分手暮猿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分别时的感慨和不舍之情。诗人在石壁上题写了诗句,希望这些诗句能够成为他们友谊的见证。同时,诗人也在虎溪寺与朋友们告别,感受到了离别时的凄凉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山水、友情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欣赏能力。